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今年开学第一课,从了解中暑开始

来源:健康咸宁 时间:2024-09-06



开学季,做好健康第一课


金秋9月,大、中、小学校开学,各类托幼机构、学校等短时间内大量学生聚集,本月又逢中秋佳节,人群流动性大,给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这段时间咸宁持续高温,中暑事件时有发生。请各位老师、同学及家长持续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和室外作业,注意防范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根据我市近期与既往的疾病监测结果,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在开学季要注意预防以下疾病:



01

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产生散热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中枢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说白了,就是热量在体内没法儿散发出去,闷出病了。

先兆中暑:在高温或日晒下,出现头昏、耳鸣、胸闷、出汗、口渴、恶心等症状。

      轻度中暑:体温高于38.5℃时,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可有呼吸及循环衰竭早期症状。
      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体温可高达40℃,并有昏迷、痉挛及呼吸、循环衰竭,还可以出现热痉挛,导致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钙及维生素缺乏。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使其平卧,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中暑者呼吸和散热。


(2)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用冷水、冰水敷。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当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3)  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对热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以下原则:快速、有效、持续降温;迅速口服补充液体,同时拨打120,尽快把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02

登革热

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气温适宜、雨水增多以及蚊虫的孳生和活跃,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中秋假期,境外旅游、劳务输出和国际商业活动增多,也带来了蚊媒传染病输入乃至导致本土病例发生的风险。




(1)除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每5-7天彻底换水一次,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对难以清除的积水轮胎可投放双硫磷灭幼蚊。


(2)避免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子喜欢栖息的阴凉处逗留;在室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浅色长衣长裤,减少皮肤裸露,在裸露的皮肤喷涂驱蚊剂;在室内安装纱门纱窗,卧室使用蚊帐,也可以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片等驱杀蚊虫。


(3)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跟接诊医生说明外出旅居史。


03

食物中毒

9月份气温仍然较高,食物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加上中秋节外出聚餐机会增多,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依然存在,市民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合理膳食搭配。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水洗手。要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比如聚餐时要使用公勺公筷。


(2)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时要烧熟煮透,尽快食用,餐后剩余的食物要及时冷藏,隔夜食品要在彻底加热后再食用。不要生食肉类、海(水)产品等食品。对于霉变的食物应及时处理掉,不可再加工食用。


(3)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4)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04

呼吸道病毒感染


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1)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坚持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房间定时开窗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


(2)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应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建议在家充分休养,待完全康复后再上班、上学;若持续有新冠相关症状或者病情发生进展,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3)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同时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4)注意重点人群健康防护。老人、孩子、有慢性病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要远离有发热和咳嗽症状的人员,做好健康监测,有发热等不适时要及时就医。



05

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是一组无包膜RNA病毒,是导致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也是儿童急性胃肠炎的重要原因,更是引起学校、家庭等场所暴发性胃肠炎疫情最常见的病毒之一。






(1)在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小朋友们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确需外出时要做好自身防护和手卫生。


(2)加强锻炼,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3)要经常开窗通风,如孩子发生呕吐、腹泻,要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对污染物品和场所进行清洗和喷洒。在进行消毒处理时,家长也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


(4)孩子感染诺如病毒后,应居家休息,一般隔离至康复后3天再上学。居家休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也是对其他孩子的保护。



06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俗称“红眼病”,它是一种传染性较高的急性病毒性眼病,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7天,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用眼卫生意识薄弱,更容易发生感染。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平时勤洗手,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


(2)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洗手、洗脸要用流动的水。


(3)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


(4)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感染。


(5)如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6)发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学校、幼儿园、集体单位,应做好教室、活动室、办公室等相关场所的终末消毒工作,避免接触感染。


07

猴痘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接触方式包括性接触、抚摸、拥抱和亲吻等,其次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现阶段猴痘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男男性行为人群是防范猴痘感染的重点人群。




(1)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尤其是男男性接触行为)具有较高的风险。


(2)避免在本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的动物。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手部,尤其是在接触已经感染或可疑感染的人或动物后,要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4)做好健康监测。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的人员,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流行病学史,结痂前应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