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市卫健委“三个注重”,打通基层健康服务 “最后一公里” ——咸宁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铺开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19-11-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和深化医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强调以基层为重点,引导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县域医共体,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问题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咸宁市高度重视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将县域医共体作为推动县域综合医改、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的新突破口,督促各县市区建立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县域医共体。全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取得初步成效。

一、注重高屋建瓴,充分发挥领导层面的推动作用

(一)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将6个县市区全面推开医共体建设作为咸宁市2019年医改重点工作,并纳入了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年度目标考评内容,印发了考评细则。各县市区政府均出台了《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医管委,统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

(二)大员上阵,亲自推动。4月份刘复兴副市长带队,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卫健局长赴山西运城、河南平顶山就医共体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5月份、8月份市医改办先后开展了督办,召开了推进会。王远鹤市长于9月16日亲自召开了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县域医共体建设专题督办会,并将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度慢问题纳入了第二批主题教育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问题清单。11月8日,王远鹤市长亲自签批,召集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赤壁市召开了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会。11月12-14日,受王市长委托,市卫健委再次对进度缓慢的县市区进行了督办指导。

(三)部门联动,担当作为。县域医共体建设不仅要破部门的体制、调机构的职能、而且要动干部的权利、碰个人的利益。市编办、发改、人社、财政、医保等部门敢于碰硬,攻坚克难,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同向发力,加强部门联动、政策联动、业务联动,合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二、注重破旧立新,全面破除管理层面的制度枷锁  (一)建立新的管理监督体制。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医管委,由县领导担任主任,医管委办公室设在县卫生计生局,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府办医、管医职责,集中到医管委统一履行,压实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县卫健局主动放权,实施管办分离,变过去的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将基层医疗机构的人财物交给医共体牵头医院管理。卫健部门重点加强医共体党建工作指导,把握医共体办医方向;加强对医共体运行的综合绩效考核,结果与牵头医院院长的任用和年薪挂钩;加强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和医疗行为监管,确保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建立新的医保支付机制。医保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动机,支付方式改革直接关乎改革成败。赤壁市、崇阳县已率先出台了医保资金总额预付、过程管理、结余留用医保政策,明确牵头医院才有转诊权,并将县外就诊支付基金与转诊医院挂钩,异地基金结余部分,优先支付授权转诊医疗机构合理增加的医保工作量,异地基金超支部分,首先由授权转诊医疗机构总额控制指标结余基金支付,再按一定的比例由授权转诊医疗机构分担,极大的发挥了医保的杠杆作用,增加医院科学转诊的能动性和主动控费的积极性。

(三)建立新的人事薪酬制度。各地着力打破事业单位编制限制,整合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编制,实施“编制池”管理,推行“县管乡用,乡招村用”的人事管理制度。各地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允许”指示精神,充分给予医共体分配自主权,院长实行年薪制,职工实行绩效工资,并突破事业单位现行工资调控水平,充分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

三、注重改革创新,全面重塑执行层面的运行机制

(一)重构县乡村医疗卫生务体系。打破原来各级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的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将县(市、区)内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一个独立法人的医共体,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高效运转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提供同质化服务。变各自为政为人财物、责权利相统一,变利益相争为利益同向,实现了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双下沉。

(二)统筹县乡村卫生资源。各医共体牵头建立统一的医学影像、远程会诊、检查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中心,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实现患者信息共享、检查结果互认。推行日间手术制度,真正使患者首诊在基层,康复在基层。推行“一病两方”制度,加强群众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这样,即提高了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压缩了运行成本,也减轻基层群众看病负担。

(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咸宁市推行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工程,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的问题,崇阳县以50-100万年薪重金招聘医学高端人才,学科带头人,补齐人才短板,其他县市区也采取了一些引进人才的办法,采取社会招聘引进人才、外出进修培养人才、内部挖潜培育人才等方式丰富人才队伍。同时在新成立的医共体,牵头医院一方面通过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坐诊、带教查房、开通远程诊疗等方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通过与市、省三级医院建立托管、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关系,借助三级医院的力量提升自身诊疗水平。

让群众舒心,就是我们的初心;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深化医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更好的给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65%的患者首诊在基层,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各县市区基层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以赤壁为例,自今年8月1日至10月31日,参保人员在市内外共住院23906人次,其中转外住院2207人次,转出率同比下降5.2%;住院发生医疗费用22318.5万元,其中转外住院发生医疗费用4631.9万元,转外费用发生率同比下降7.7%;医保报销14848.6万元,其中转外医保报销3031.9万元,外转费用报销率同比下降6.1%。